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装置术
B、C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新希望——
【病例回放】
48岁的薛先生由于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一天到晚的坐在办公桌前,从十多年前开始,腰部就渐渐开始感觉不舒服。站的时间长些或者突然弯腰,腰疼就会突然加重,有时候连腿也一起疼起来,休息一会儿之后,症状就能稍稍缓解,在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告诉薛先生,这种病无非两种办法,一种是保守治疗,一种是进行外科手术。鉴于薛先生的病情不是太严重,医生建议他保守治疗。十余年间,薛先生没少因为这腰痛受罪。
4个月前,病情突然加重,剧烈的腰部疼痛并伴有右下肢的麻木让薛先生痛苦不堪,只有躺在床上才能缓解一点。1月6日,他来到了中心医院马超主任的办公室,寻求除病良方。
经诊断,薛先生腰椎4/5椎间盘突出严重,椎间盘属退变C级,关节突退变<2级。马超主任考虑到退变的椎间盘已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在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决定运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来为薛先生进行手术治疗,即将薛先生突出的椎间盘部分摘除,同时在棘突间填充一个支撑物,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稳定的系统,从而保持椎体的活动自如。
1月24日,薛先生接受了腰椎4/5髓核摘除+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装置术。
术后第2天,薛先生的右下肢麻木感较术前明显减轻。
术后第5天,经X线检查,腰4/5椎间盘术后改变,椎间隙未见变窄。
术后半个月,腰部切口愈合良好,予以拆线,薛先生康复出院。
专家解读:徐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 马超 主任医师
椎间盘突出症按阶段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按程度分为膨出、突出、脱出三个阶段;如果按退变等级则分为ABCDE五个阶段。因此,对于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治疗采取的一般是阶梯治疗。如何对疾病阶段及修复程度进行正确评估,从而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当代骨科医生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对于退变种类较轻的,如B级和C级病人,可选择微创手术,将椎间盘突出物部分摘除,同时在棘突间填充一个支撑物,成为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这种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其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可限制性地达到局部运动单元的稳定性,减少关节突关节及椎间隙的压应力。当身体前屈时,后方的牵张系统阻止了椎间隙的过度压缩,当身体过度后伸时,通过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能有效地减少后关节突的过度压应力,从而减少了过度的退变。
由于它的支撑作用,同时又能使局部运动单元达到动态稳定作用,减少了由于常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后,椎间隙高度丧失,继而引起椎间孔狭窄以及关节囊及韧带松弛,造成的局部运动单元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导致医源性的腰椎滑脱,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继复发等并发症及后遗症。
常规的针对退变等级较高而采用的融合技术,无疑对腰椎的稳定以及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再复发是一个可靠的有力的措施,但这将以失去一个运动单元作为代价,同时因为运动单元的丧失而加重了邻近阶段的过度退变,甚至造成邻近阶段的椎间盘突出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我们骨科医生们选择了非融合技术——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这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针对那些保守治疗失败的,退变等级未达到D、E级的一类椎间盘突出病人,将使他们重新获得一个可动、灵活的脊梁。
专家提醒:
对于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病人,运用保守治疗无疑是重要的手段,但如果一旦疾病程度进一步加重,使退变等级升高,再选择保守治疗就可能是一个错误决定。如椎间盘突出程度较重,对脊髓、硬膜及神经根造成持续性、固定性压迫,导致血液循环产生障碍,继而引起神经的缺血、变性,这时候就会引起神经传导功能障碍,造成一种不可逆的损伤。这时候,即便再进行手术,解除压迫,那么神经也难以恢复。
我院脊柱外科在淮海经济区率先开展脊柱非融合技术,是脊柱退变疾患治疗的一个全新理念,必将给某些处于特殊退变期的病人带来一个可动、灵活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