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专题 > 先进风采 > 正文

徐州市人民满意医生影像科主任郝敬明

徐州市人民满意医生影像科主任郝敬明

2010-08-31 组织人事科

捕捉影像 逮住病魔

  人物简介  “徐州市人民满意医生”——郝敬明,徐州市中心医院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市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委员。  发表论文20多篇,获市厅级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获市拔尖人才、时代先锋,省优秀共产党员,省跨世纪“333”工程培养对象,岗位标兵等称号。

  榜样

  以赤诚之心对待患者;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多一些责任意识,少一些虚假承诺;问题要在一线解决,业绩要在一线创造……

  榜样就在我们身边诞生。

  他们之所以成为榜样,是因为他们把守护人民健康当作最大的动力;他们之所以令人尊敬,是因为他们甘于平凡,始终在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办事,把人民满意看作至高的奖赏。他们的精神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一定会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传递下去。

  郝敬明是一名医生,但是他不坐门诊、不开处方、不手术、不查房。

  郝敬明不治病,他看病。但是他看的是片子,病人他反而不去看,不去望、触、叩、听。

  郝敬明只告诉你一个影像上的真相。但正是这样的真相,使得你获得的诊断会再精确一些,获得的护理会再恰当一些。

  12年夜班:郝敬明的痴迷

  在医学影像学高速发展的今天,“X线”、“超声”、“CT”、“MR”以及“同位素”、“ECT”、“PET-CT”等这一类词语对于我们早已不再陌生。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到医院去看病的人常常被要求“拍片子去”。1982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的郝敬明被分配进入了这个“拍片子”的地方——时称“徐州地区医院”的放射科。

  事实上,郝敬明自幼年对医院始终保持着一种距离感:医院太脏、血腥,郝敬明更喜欢干一些电子工程等理工生干的活。但是当来到医院穿上白大褂、看见血腥的病痛时,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况且干一行就得爱一行。还是实习生的时候,郝敬明就自愿住到了科室的长条椅上,抽血、打针、缝合,他样样都干。而被分配到要“吃线”的放射科时,他没有挑三拣四,人体这个黑匣子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白天上班,晚上他钻到片库,掸去沉淀的厚厚的灰尘,一张张的读片、挑选。夏夜的晚上闷热难耐,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的片库,一架吱吱呀呀转动的风扇也没有,郝敬明长衣长裤进去,出来后却是一副井下工人的模样。他用一年的时间整理出了全身各系统教学片。当各种疾病的影像和正常体征的影像对比出现在同行眼前时,郝敬明的年轻让人不可小觑。

  那时的年轻,是郝敬明唯一的资本。郝敬明一本万利的用着“年轻”,他包揽了科室的夜班,这一包就是12年。暗夜中暗影的闪现,在郝敬明的内心却是一个个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扫描、出片、读片……科技的应用让郝敬明赞叹不已:医学影像之下,人体内各个部位的病理变化依稀可见。这种“依稀可见”又表明了什么?循着这个,郝敬明开始整理、归纳、总结:患者的症状、医生的诊断、实施的治疗手段、患者的预后……在日读几百张片子的工作积累下,郝敬明的读片经验越来越丰富、影像判断越来越精准。而实践证明也让郝敬明倍感自豪:因为他的坚持和判断,病人因此获得了合理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一张指向肺部结构CT片子呈现在了郝敬明的眼前:清晰的影像上,一般人几乎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但是郝敬明很清楚:病人不能耽搁了,贴着他的肺泡壁增长、已经几年没变的结节呈现出了半透明的形态改变,虽然只是一点点,但这就是高分辨的CT上发现的纯磨玻璃结节样的早期肺癌,此时若做局部切除,就可以实现100%的大于10年的生存期(治愈),反之则会一发而不可收拾。而为了验证这一判断,郝敬明与申请医生联系,请他回忆该病人的体格检查和主诉特征,在年龄、性别等众多线索中,郝敬明循着“邳州铁富乡”这个线索,一头钻进了病案室,把所有“邳州铁富乡”的住院病人都找了出来,一个个打电话询问。当被农村的老人一遍遍告知“没有这个人”时,郝敬明耐心的启发,终于找到了这位疑似者——接电话的老人的亲家。郝敬明诚恳的告诉老人的儿媳:“你妈妈的这个病必须治,而且现在治疗这个病疗效是乐观的,你要相信我,你也可以带她来找我。”第二天,病人在两个女儿的陪同下找到了郝敬明,郝敬明立即为老人安排了住院治疗。

  什么样的病在影像上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什么样的影像又代表的是哪种病,郝敬明在种种影像的“依稀可见”上不依不饶,直至真相大白!

  双全科医生:郝敬明的水平

  1986年,由徐州地区医院更名而来的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引进了淮海经济区的第一台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简称CT),实现了区域内医学影像诊断由传统临床放射学向现代医学影像学跨越的第一步。郝敬明有幸成为这个“第一步”的迈出者、实践者。

  “设备引进后机器本身功能的应用程度,可反映医学影像诊断的技术水平,不同档次计算机断层成像分析技术的应用,更是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技术指标。”既然是淮海经济区第一台仪器,那么就要有第一的水平。

  君子不器,是郝敬明自勉的众多先人哲言之一。人不能像一个盛水的器皿那样,知识要广博,尤其是一个影像科医生。郝敬明提出了“双全科医生”的概念,即一个好的影像科医生,不仅要在影像专业上做一个全科医生,还要在临床各专业上做一个全科医生,要知道临床各种疾病的特征、弄懂影像上的代表意义、搞懂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医学影像领域内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获得最大的自由——医学影像诊断上的自信、自在和自得。不仅如此,郝敬明还主动去了解各行各业、各个区域的人,把影像诊断和人的客观环境、文化水平、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等紧密结合,把地区疾病谱纳入影像诊断的背景因素。

  地区第1台CT的引进,其意义不言而喻。徐州市中心医院的CT是一台真正的永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休息机器不休息”。这台机器不仅要为本院临床科室服务,还要为整个区域内的病人们服务。

  郝敬明在这种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下,紧跟国内医学影像学前沿技术,先后成功的五次引进、更新CT,2001安装使用了核磁共振(高场强MR)机,2003年主持影像科被评为徐州市医学重点学科,2006年底引进、使用64层螺旋CT,2010年4月,先进的320CT正在紧锣密鼓的引进、安装中。目前,郝敬明领导下的影像科,基本上全部开发了每台设备的所有功能,单机CT检查 > 120例次、 MRI检查 >70例次,日检查人次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现代的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与理工学科的完美融合。它高端、快速、精确,它在高科技的医学时代舞动着独特奇妙的舞姿,是医学科学近50年来最具革命性进步的学科,是所有临床学科和基础医学研究所不可或缺的依赖和支持。影像学极大的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基础医学研究的进步。”

  第一台CT引进后,当时别的医院的脑外科一年才开不超过10个脑肿瘤病人,而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却开到了280多个脑瘤病人。骨科、心内科、泌尿外科等专科纷纷建立并不断发展。

  智、勇、仁:郝敬明的追求

  郝敬明所在的影像科CT、MR部作为本地区组建较早,设备配置齐全、先进,设备功能开发完全,开展项目较多的一线临床科室。多年来,郝敬明紧跟国内医学影像学前沿技术,使得科室建设、技术项目开展、技术项目水平一直走在前列,为医院相关临床学科的建设、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科研、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在医院做好还不能代表水平,要在区域内挺起中心医院的牌子,要结合地区疾病谱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为此郝敬明在科内设了图书室、电子图书馆、读片室等学术研讨的设施设备,建立了集体读片制度和综合读片制度。每天(周一至周五)早上8:00-9:00郝敬明带领全科医生、进修、实习医生进行读片。读片目的很明确:“以普通放射为主,CT、MR、DSA、超声和核素等检查为辅的医学影像学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通过综合读片,对具体疾病的诊断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认知,集思广益,避免或减少误诊和漏诊。”而由于这种形式有利于年轻人全面掌握不同系统疾病不同成像方法的变化,有利于高职称医师提高对疑难病症的认知和诊断能力,有利于锻炼所有参与者的思维和演讲的能力,再加上它们的内容又都是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随访病例、新认识/新知识、工作中问题,读片受到了大家的追捧。2年前,郝敬明把这种集体读片制度进一步完善,推出了每周四上午的综合读片制度:不仅所有科室内成员悉数参加,相关临床医生、甚至是外院的医生、影像工作人员闻讯纷纷请求参加,郝敬明一概欢迎,并为这个学习场所起了一个雅名——尚品堂!

  郝敬明现出任徐州市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州市医学会CT、MR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委员/MR学组成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会员,兼职《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在他的主持下,徐州的医学影像沙龙、学术报告等学术活动有序而活跃,这种影响甚至辐射到安徽淮北等地区。大凡有兄弟医院、同行邀请郝敬明前往讲课,郝敬明皆欣然前往,课件等资料也毫不隐瞒和保留。

  “医惟大道之奥,性命存焉。凡业者必要精心研究,以抵于极,毋谓易以欺人,惟图侥幸。道艺自精,必有知者,总不谋利于人,自有正谊在己。”古人教导在先,郝敬明惟践行之。“医,仁道也,而必智以先之,勇以副之,仁以成之。”在候诊区、在工作区、在检查区,郝敬明推行“文而化之”,把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一份至善至上的美德、一些健康知识要么以身作则、要么张贴上墙、要么开展健康讲座,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郝敬明尽可能的去告之、呼之、倡之。

  虽然郝敬明不直接为病人实施诊疗,但郝敬明当之无愧——人民满意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