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张培影发表2011年新年献词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取得重要发展的一年。在这新年到来之际,我谨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徐州市中心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
新年伊始,我们倍加感念一年来为了全市人民的健康夜以继日、兢兢业业地辛勤奉献在各个岗位上的全院干部职工,是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凝成了医院今天的业绩和荣誉。在这里,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向全院干部职工以及默默支持他们工作的亲属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和问候!
2010年是我们徐州市中心医院发展的跨越之年、收获之年。这一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病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三名”战略为重点,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38%,出院病人数全省第三、江北第一,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医院”复核评审,医院发展态势喜人,各项工作呈现五大亮点: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医院发展潜力突显。年初,医院内科医技大楼和新城区分院均被列为“徐州市2010年十大重点工程、2010年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市委曹新平书记亲自主持规委会落实重点工程,通过立项,将我院两大工程列为全市“三重一大”项目。市领导亲临工程选址,听取工程汇报,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内科医技大楼工程年内已进入施工阶段,新城区分院也将于本月开工。这两大工程的建设,为我院打造淮海经济区第一医疗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甲”复评顺利通过,医院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投巨资购进全国第四台、江苏省第一台320排CT以及3.0T磁共振等一批尖端医疗检测仪器,大大提高了疑难重病的诊断水平。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推出周日专家门诊、专家全日制门诊、专科专病门诊、名专家会诊中心、预约门诊等特色门诊,推出周末门诊一律免费挂号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专门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科,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定期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认真执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总结每一起医疗安全事件的经验教训。不断强化制度建设,重点抓好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强化疑难、急、危重症管理,着重抓好 6个关键,即关键制度、关键部门、关键人员、关键病人、关键环节和关键时间,实行无缝隙管理;坚持医疗质量安全日常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专科专治,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三甲复评使得各临床专科对建设目标更加明确、建设思路更加清晰、建设重点更加具体。
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年内引进学科带头人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22名,成立了苏北地区第一个血管外科、徐州第一个综合医院小儿外科,介入科、生殖医学中心、口腔科等科室发展突破瓶颈,临床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中标市级以上课题20余项。选派近60名业务骨干到国内知名医院、知名专科进修,熊传芝、张蓓等医学博士分赴国际一流医院进修。为全院科技人员构建了临床医学应用基础研究的高端平台——中心实验室。为全市居民建立了动态的电子化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而全面的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建立起家庭—社区—医院的三级服务网络,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医院之间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有序就医的全新医疗服务模式。启动了对于造福社区居民具有重要意义的“社区万名慢性病健康管理骨干培养工程”。经努力协调争取和国家卫生部门的综合考评,我院被批准为“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干预基地”,成立了中美脑中风协作组,由中美两国数十位顶尖级专家直接参与筛查和治疗,让淮海经济区日益增多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出徐州便能享受到世界一流的诊疗服务。
履行公立医院职责,坚持为社区和农村群众提供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精心组织了“千名医生支基支农工程”,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农村医疗工作,医院专家下社区、进农村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针对本院许多医生的家乡分布在徐州各地农村的特点,开展“老乡回乡送健康”活动,已在丰县、沛县、睢宁、邳州等地农村开展义诊活动数十场,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自家门前享受到了市级大医院专家的高水平服务。将新农合管理列为2010年全院工作重点之一,抓好相关规定的实施、新农合病人的接待、转诊、合理施治、检查考核和保障措施的落实,结算实施“一站式”服务,新农合病人出院当天即可拿到补偿兑现金,2010年已与本市各县(市)区、安徽省的灵璧县、萧县、砀山县以及河南、山东等接壤地区参合农民实施了就诊现场结算服务,其做法和经验受到省卫生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加强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医院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在省卫生厅组织的对全省60所医院出院病人行风建设专项考核问卷调查中,我院在全省居前六位;在徐州市卫生局组织的对全市35家二级以上医院行风建设明查暗访中,我院以98分的高分排名第一;在全市各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徐州市人民满意医院、人民满意医生”评选活动中,我院以总分第一荣获“徐州市人民满意医院”,我院有四位医生以高票当选“徐州市人民满意医生”。我院的发展和改革创新经验、所取得的成果,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重视。我院作为江苏省医疗卫生系统改革创新医院的代表,在“2010全国改革创新医院交流研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医院被评为“全国2010改革创新医院”。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公立医院改革最为关键的一年。把徐州市中心医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省内一流、淮海经济区领先,具有品牌影响、能够适应徐州特大城市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医疗保健机构,全面达到服务观念现代化、设施设备现代化、医疗技术现代化、人才队伍现代化、医院管理现代化,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发展定位。打造淮海经济区第一医疗品牌,把徐州市中心医院建设成为淮海经济区现代化医疗中心,我们须臾不可懈怠。全院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医院改革与创新发展中,努力实现医院发展新的飞跃。
调动积极性,体现公益性,进一步深化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以让人民受益为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医院内部运行机制,调动积极性,体现公益性。建立苏北第一个健康呼叫中心,全方位、多途径实施优质服务、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举措,积极寻找病人的潜在需求,完善服务细节,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入手,发现服务新亮点,开拓服务新领域,努力创建医院服务品牌,不断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巩固“三甲”复评成果,加强学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要继续花大力气建设以内科为基础、外科为龙头,以省市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为重点,带动其他学科全面发展,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在淮海经济区乃至国内影响较大的专科群,增加2-3个省重点专科。加大管理干部培训力度,定期对管理人才进行培训,建设学习型单位。面向国内外,加大急缺的高端人才引进力度,计划引进8-10名学科带头人、30名研究生,继续选派80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力求实现特色学科更特、强势专业更强、知名专家更响。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全力完成市委市政府关于“三重一大”工程建设的各项部署,全面推进内科医技大楼和新城区分院建设,实现内科医技大楼年内封顶、新城区分院建设基本配套的目标。继续加强和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建成包括医院管理系统(HIS)、影像报告系统(PACS/RIS)、检验系统(LIS)、自动化办公系统(OA)和远程会诊系统在内的区域性医疗信息化中心。
继续强化实施医院营销战略。树立市场意识、营销意识、危机意识,加大构建和完善全方位覆盖淮海经济区医疗发展五大联结通道的力度。这五大联结通道,一是对外联络服务中心,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通道;二是疑难病症会诊中心,疑难病人诊治绿色通道;三是学术活动中心,学术交流合作通道;四是人才培训中心,人才培养使用通道;五是中心实验室,科研攻关通道。这五大通道的构建和不断完善,无论对于医院扩大影响、拓宽服务半径、开展网上远程会诊、增强对外学术交流、提升科研档次和高端人才培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以医院文化促进医院发展。注重站在战略高度认识文化软实力,认识医院文化建设,牢牢树立“大医至精、大德至诚、大术至臻、大爱至仁”的院训,全员树立“真诚为患者、永远是朋友”的服务理念,机关工作人员做到“员工至尊、患者至上、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临床医护人员做到“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树一次形象”。以急危重疑难病人会诊中心、临床试验中心和基层医院培训中心这“三大中心”的建设为抓手,全面树立淮海经济区第一医疗品牌形象,建成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
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以新的思路、新的姿态、新的步伐,积极投身医疗改革,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为保障徐州及淮海经济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医院更加辉煌的明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