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专题 > 先进风采 > 正文

张青山:尽我所能让患者平安

张青山:尽我所能让患者平安

2011-05-23 

  《在医学领域努力实践“认真”二字的张青山》一文编发后(3月18日《徐州日报》二版),认真的张青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3月22日,我们全程跟踪张青山门诊一天,希望通过这一天的记录从另一个角度继续呈现医者仁心:

  07:30

  “张主任,有你在,我们心里就有底。”

  离8点正式上班时间还有一段距离,徐州市中心医院里显得很安静,7点15分张青山停好车匆匆往病房走去,步幅很大,“今天是门诊,但是我得先去查房,昨天出入院病人较多,我先去病房看看。”

  “张主任来了。”张青山的身影刚刚出现在走廊这头,一些患者家属便纷纷熟络地向张青山打起招呼,张青山一一笑应。“聪聪今天感觉如何?”张青山走进一间病房摸摸坐在床边的小男孩低声问着,“这一夜没发烧,孩子的精神也好多了。”没等小男孩回答,站在一旁的男孩父亲便应声而出,“孩子是癫痫,在老家医院看了快一个月,几乎天天发作不见好,庄上的人让我们到中心医院找张医生,这住院没几天抽筋就控制住了,孩子的精神好了很多。”聪聪的父亲掩饰不住地喜悦,张青山一边帮聪聪检查,一边告诉聪聪父母:“聪聪恢复的很好,下周就能出院了。”

  张青山随后又看了看其他几名患者,情况都比较良好,“如果没有及时送到中心医院,俺弟真不知道会怎么样。”说这话正是前两天入院的那位脑梗死患者的姐姐,“俺家是沛县的,弟弟平时做生意忙的不得了,前天上班的时候突然栽地上了。送到我们当地医院后发现只能暂时控制一下,还是他们医生让我们抓紧转院‘投奔’中心医院。”张青山接过话茬:“虽然来的时候病情比较严重,经大家的努力及病人的配合,目前比较稳定。”“张主任,有你在,我们心里就有底。”患者姐姐的一句话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08:03

  “张主任看病细的很,让他看病我很放心”。

  查完房张青山便匆匆赶往门诊大厅,刚迈出电梯就听神经内科的候诊区里有人说到:“张主任来了。”张青山嘱咐导医护士叫号,闪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刚一坐定第一位患者便走了进来,李冠英,女,70岁。由于担心得了帕金森病,李冠英和她的女儿都很紧张。在一番体检、交流后,张青山一边帮老太太把帽子扶正,一边软言安慰:“只能说您目前有帕金森病的一些表现,按时按量服用药,会慢慢好起来……”一番话让本来紧张不已的母女俩顿时显得安心不少。

  第二个患者徐培长。“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 “上了称肯定一样重。”在询问病情后张青山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听到老人的回答,张青山和老人的孩子都笑了,“俺爸自从吃了您开的药,虽然还是忘事但方向感有了,出门知道回家了。他现在这样我们很高兴。”张青山给老人量完血压后对老人的女儿说:“18号那天血压是190、105,今天是140、80,我原先开的药要坚持吃,他属于多发性脑梗塞,依他的年龄只要病情不发展就是好消息。”老人的女儿一边收拾病历和片子,一边对记者说:“张主任真是个好人,药从来都不给开多,总叮嘱我们注意观察俺爸的情况。”

  算了一下,张青山对每位患者从诊治到开药、讲解用法大约需要花费15分钟左右,正如患者翟美慧所言:“张主任看病细的很,让他看病我很放心。”

  09:40

  “92.6块钱的药孩子可以吃一整月。”

  许藤藤一进门张青山便认出了他,许藤藤的姑妈欣喜地告诉张青山;“这一个月藤藤都没犯病。”许藤藤15岁,睢宁县人,在当地医院治了两年不见起色。“他犯病既不抽筋也不口吐白沫,就是闭着眼睛往地上栽,在老家吃药、打针一点效果都没有,俺们就寻思上大医院看看,上个月正巧遇到张主任的门诊,吃了药效果很好,眼看药也快吃完了,俺们就带孩子来给张主任看看。”在看似聊天的过程中,张青山给出了治疗意见:“卡马西平片和丙戊酸钠缓释片,藤藤吃了还是比较管用的,那就接着按时服用,以后经常复诊,必要时查药物血浓度。”开完药单,记者跟随许藤藤的姑妈去交钱,“张主任给俺们开的药不贵,我记得不到一百块钱吧,够孩子吃一个月的。”果然交费单上这两种药一共是92.6元。

  10:30

  “我头晕忍了三天,就为等您的专家号”

  “张主任,上个礼拜我头就有点疼。从周六开始又头晕,今天晕的更厉害了。”说话的人叫张辉,一进门就扶着头朝张青山“冲”了过来。看得出,这是张青山的老病人。张青山停住笔,看着患者说:“我说的话你得听,血压高必须坚持服药,同时要保证每天最少6个小时的睡眠,没有健康挣再多钱也没用。”两句话说的张辉直点头:“我知道,张主任,你再给我开点药吧。我头晕忍了三天,就为等您的专家号,别人给我看我不放心啊。”张青山给张辉开了一些降血压和帮助睡眠的药,反复叮嘱他注意休息,不能过于操劳,张辉笑着答应,从兜里掏出一摞卡往张青山手里塞去,“张主任,一点心意您一定得收下。”张青山连忙推了过去,“你这是做什么,不行不行,绝对不行。”两个人来回推了半天,张青山有点着急,“你抓紧去拿药吧,别耽误我看病人。”张辉无奈收起购物卡,“张主任,我还会再来的,我一定得表达我的心意。”张青山看着张辉的背影笑着摇摇头。

  13:40

  “张主任,我爸的病是不是很严重?”

  陈树真,65岁,由儿子陪同前来。“张主任,俺爸从昨天就开始有点不认人了,还总忘事。今天一起来我发现情况更严重了。”张青山仔细端详了老人一会,问了几个问题老人全部答非所问,“老人家你用左手摸你的右耳朵。”老人抬起左手摸了摸左耳朵,张青山又重复了一遍,老人依然如故,分不清左右,这下老人的儿子更加慌神了,“张主任,你说我爸的病是不是很严重?这是怎么了?”张青山做了相关的体格检查后一边开单子,一边对老人的儿子说:“老人应该是患了脑梗死,做好先做磁共振,了解一下脑的具体情况。”老人的儿子忙不迭地带着老人去检查。

  这是当天上午张青山的最后一个病人,看完这个病人已近2点,从早晨8点坐下问诊到现在,张青山一步都没离开过自己的诊室,更是连口水都没喝,张青山出了诊室给导医护士叮嘱两句便走开了,导医护士看着张青山的背影,再看看自己的电脑对记者说:“上个礼拜二张主任看到1点40, 2点不到回来接着看病,今天比上次还晚,一上午看了41个病人。”

  14:15

  “张主任说话我愿意听。“

  稍微吃点东西张青山又一路小跑赶回诊室,下午一部分患者是上午检查出结果后找张青山确诊的,第一个患者张静茹正是上午的患者,因为本身有“三高”的问题,加上最近总是头昏昏沉沉的,她显得异常急躁,“张主任你说我是不是病情严重了?我咋感觉那么不得劲呢?”张静茹望着正在看片子的张青山不住地问道。“没事,你头昏和血压高有关,颈椎也有点问题,但不严重,因为脑供血不足所以才会头晕,明天早晨空腹做个血脂、血糖的检查,出了结果你到病房找我,我估计不是大问题。高血压的人是不能断药的,你要按时按量吃药。”听了张青山的话,张静茹显得平静了许多,“张主任的话我愿意听。“

  15:40

  “张主任,您的判断果然没错,是我们给耽误了。”

  “张主任,您的判断果然没错。”说话的是上午的患者陈树真的儿子,他拿出磁共振的片子递给张青山,“你看,这个亮区就是被阻塞的地方,是脑梗塞的急性期。”“是啊是啊,片子一出来张大夫就告诉我们了,都怪我们啊,昨天老爷子不舒服就该带他来看病的,是我们给耽误了。”陈树真的儿子显得很自责。张青山安慰道:“好在病情不是很严重,赶紧住院吧,咱们抓紧时间治疗,尽量减少后遗症。”老人的儿子连声应着,并试探着问道:“那我爸能住您的床吗?老爷子就信您啊。”张青山笑笑:“放心吧,老爷子我一定负责到底。”

  17:07

  “张主任我以后听您的,我一定好好配合。”

  胡斌是张青山当天门诊中的最后一位病人,47岁,“我这几天一直感觉两侧头皮发胀,全身乏力疲倦,眼睛就像睁不开似的,我有轻度糖尿病,张主任我是不是又添病了?”张青山看了看胡斌,量完血压后告诉他:“你有高血压你知道不知道?以前没吃过降压药吗?”胡斌摇摇头。 “糖尿病加高血压得脑血栓、脑出血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你怎么能不吃药控制呢?”胡斌显得很不好意思:“我以前也有过头晕头疼的时候,但总觉得自己身体好,扛扛就过去了,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您说怎么治我一定好好配合。”于是张青山让他第二天查血糖、血脂、血粘度;为颈部血管做一个彩超;做一个脑部磁共振。开完单子又一次嘱咐他:“不舒服了一定要及时检查,千万别抗病。检查出来之后你到病房找我,我们再看看下一步如何治疗。”

  等到胡斌离开办公室,张青山起身使劲顿顿酸胀的两条腿对记者说:“我还得去看看病房里的几个病人。”出了门冲导医护士笑了笑:“辛苦了,赶快下班吧。”“您辛苦才是真的,今天一共62个病人,我们真是佩服您。”

  18:10

  “妈,别担心,张主任来了爸会没事的。”

  一进病房记者就看到几个中年人正在焦急地商量着什么,其中一个中年男人看到张青山直奔而来,“张主任,救救我爸爸。”原来该男子的父亲在家突然摔倒,被家人迅速送到中心医院,接诊医生判断是急性脑血管病,正当家人六神无主时正巧张青山到了,他一边和同事一起护送患者去做CT,一边安慰患者的家属。当CT显示为脑出血后,他们边护送患者边通知病房做好抢救准备。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每一步张青山都亲自实施或“监督”,直到近8点病人才渐渐转危为安,张青山将情况一一分析给病人家属,谢绝了病人的请客要求,又到其他病房看了其余几位病情较为复杂的病人,一一叮嘱后才离开。此时已经是近9点。张青山交代记者路上小心后转身走进了夜色中。

  张青山说过,即使回到家里,躺在床上,脑海里仍不时闪现一个个病人,担心会不会有并发症,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希望能尽我所能让患者平安。”             原载3月29日《都市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