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 新技术应用 > 正文

我院实施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我院实施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2011-09-13 不详

连着3天“酒场”   游泳突发头痛

  近日,我院介入科与神经内科联合会诊,成功救治了一名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约2毫米)患者。该患者发病急、病情重,且颅内动脉瘤位置“隐蔽”,给介入手术的实施带来较大的难度。介入科李国均主任及其团队凭借多年临床经验,耐心细致地为患者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第2天患者头晕头痛的症状已经基本解除,不久即可出院。

  突发头晕头痛   “绿色通道”为急救争取时间

  患者张先生今年55岁,在近段时间与亲友小聚接连3天“酒场”,再加上睡眠不足,8月29日,在游泳时突感头晕,浑身麻木无力。2小时后,张先生枕部剧烈疼痛,伴有胸闷、大汗不止,被家人紧急送至市中心医院急诊。
根据张先生的发病症状,神经内科刘君医生认为患者很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向神经内三科张青山主任汇报后,医院为患者开启急诊“绿色通道”,经头颅CT检查显示,患者确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遂紧急收治入院。

  微小动脉瘤位置“隐蔽”  介入手术难度大

  考虑到张先生的病情,神经内三科张青山主任及其团队同介入科李国均主任及其团队进行联合会诊,根据患者脑动脉CTA明确诊断为颅内微小动脉瘤(颅内动脉瘤若不及时治疗,动脉瘤再次破裂即可危及患者生命),具备介入治疗指征,及时行介入颅内弹簧圈栓塞术是该患者治疗的最佳方法。

  8月30日,患者全麻后,由介入放射科医生在患者右腿处切开一2毫米的小切口,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引导下,李国均主任用导管分别进入左右颈内动脉、左右椎动脉内DSA造影,发现患者的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直径仅2毫米,属微小动脉瘤,且大脑前动脉与颈内动脉成锐角(导丝需反折才可达到动脉瘤),这对医生的手术操作要求很高:一是由于患者动脉瘤的位置较隐蔽,医生在操作导丝时须慎之又慎,需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加上耐心纯熟的技能操作;二是由于患者属微小动脉瘤,该瘤壁较薄,瘤腔狭小,在栓塞过程中弹簧圈和微导管活动的余地较小,微导管、微导丝和弹簧圈容易损伤薄弱的动脉瘤破口而引起再次出血。因此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手术难度较大,且栓塞过程中出血率比普通动脉瘤更高。

  经过2小时的手术,李国均主任及其团队成功的为患者实施入颅内弹簧圈栓塞术。术后患者恢复快,第二天疼痛的症状消失,避免了开颅手术的“创伤治疗”。张先生对“介入微创”手术(仅在患者腿部留有一个小切口)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推荐专家:
  李国均  介入放射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副教授 

  1997-1998年于卫生部北京医院介入神经放射学培训中心师从著名神经介入治疗专家——凌锋教授学习神经介入治疗,成为自中心成立7年来招收的50余位学员中第11位培训合格获得结业证书的学员,2004年获得苏州大学医学硕士学位。
从事介入治疗16年,先后参与介入治疗3000余例次,其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造影检查1200余例次,介入治疗400余例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咨询电话:1381347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