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立医院集团化建设 提高公立医院综合竞争力
第二届淮海经济区医院院长论坛暨中国医院院长杂志标杆医院学习大会召开
9月27日, 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理事会主办、徐州市中心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淮海经济区医院院长论坛暨中国医院院长杂志标杆医院学习(第八站)”在徐州市召开。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刘殿奎、《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社长王雁鹏、江苏省卫计委副主任李少冬、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其谱、徐州市卫生局副局长俞军、徐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张培影出席开幕式。大会由副院长陆仁平主持,院领导班子成员黄超宏、袁庆密、崔怀信、梁军、牛勇出席会议。《中国医院院长》理事会成员单位和杂志俱乐部成员,淮海经济区卫生管理部门、各级医院院长、医院管理人员、医疗骨干410人参加会议。
张培影院长首先向各位领导、专家、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此次主办方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作为标杆医院学习站,是对我院近几年建设发展的肯定和鼓励。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和内部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此次会议是继首届淮海经济区院长论坛后我院举办的又一次学术交流盛会,让大家有机会了解国内有关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最新资讯,学习国内外一流医院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先进经验,聆听国内著名医院管理专家的前沿理念,将为医院的改革发展和科学管理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路。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社长王雁鹏在会上表示,公立医院“医联体”改革尚处于“浅尝”阶段,注定是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还要更加主动地相互协作,充分运用智慧和勇气加以应对。在这方面,徐州市中心医院着眼于淮海经济区的医疗发展需求,预设6个联结通道。这6个通道就如同连接集团成员的6根主动脉,各成员单位均可以基于此平台广泛开展疑难病症会诊、学术交流、人才培训、转化医学、临床检验等基础业务。既解决了医联体内部联“体”又联“心”的核心诉求,又巧妙绕开了体制壁垒、文化差异、产权归属、医生执业地限制等多重掣肘,进而让医联互联更容易落地,接到地气。徐州中心医院为大家开了个好头,树立了标杆,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江苏省卫计委副主任李少冬在讲话中专门介绍了江苏省委、省政府最近召开的全省推进民生幸福工程暨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会议。他指出,今后江苏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要求,结合江苏实际,着力构建“五个体系”:现代医疗服务体系、现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现代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现代医疗卫生监管体系。他强调,改革必须保证不损害人民群众的就医权和不损害医学的发展。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
徐州市卫生局副局长俞军在致辞中表示,徐州市是一个人口大市,也是一个卫生大市,全市医疗机构有4300余家,其中二级以上医院42家。近年来,徐州市卫生系统按照医改要求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这次会议汇聚了国内知名管理专家和学者进行指导,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对徐州市的公立医院改革、医疗机构管理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开幕式后,张培影院长介绍了徐州市中心医院优化区域医疗资源,服务淮海百姓健康的经验和做法。刘殿奎副司长就公立医院改革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权威解答。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兴琳深入分析了地市级医院的尴尬与突围。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第二军医大学原医院管理研究室主任王向东、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心肌梗死心肌酶谱的发明人罗伯特,分别就如何构建纵横一体化的医疗联合体、医院发展的顶层设计、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和最新管理经验分享进行了精彩演讲。《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向徐州市中心医院赠送了“标杆医院”牌匾。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徐州市中心医院学科建设和医院管理成果展示。
文:文蓝 编辑:张雪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