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正文

用文化软实力引领医院发展

用文化软实力引领医院发展

2015-01-29 

——徐州市中心医院“精彩的2014”回眸之三

       2014年,徐州市中心医院获得江苏省卫计委三级医院出院病人第三方调查患者满意度第一名,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院长张培影当选“全国优秀医院院长”——这些荣誉的获得,彰显了医院领导站在战略高度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正确决策。
      张培影院长指出:“医院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的浸染和引领。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学高地;才能担当起促进医学进步、造福社会群众的历史使命。”

 

 让每一位患者尽享医院文化的温馨

      融洽的医患关系是医院文化的具体体现。张培影院长说:“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与患者换位思考,用心经营,真情呵护,把服务做细、做深、做新,让每一位患者都得到更及时、更方便、更安全、更超值的医疗服务。”
医院把增进医患关系纳入诊断、治疗、检查、护理等各项工作流程,开展了“亲情式沟通、零缺陷服务”、“满意服务百分百”等活动,在全院形成了处处尊重患者、时时关爱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浓厚文化氛围。
       一位年过六旬的郭姓患者,在南京一家医院检查发现动脉硬化,左前降支狭窄达70%,医生坚持要放置两个支架,需花费数万元。患者来到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求诊,黄宜杰主任为其做了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认为不用放支架。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恢复了正常生活。类似在外院建议放支架而到了黄宜杰主任这里只用药物治疗即可达到相同疗效的病例,黄主任几乎每周都会遇到。
      来自农村的17岁少年小良因患鼻咽癌住进放疗科。小良的祖母和父亲都卧病在家,只有他的母亲在医院陪护。患者窘迫的家境牵动着科主任殷海涛的心,在费用上,他为其能省则省。经过精心治疗一个多月,小良的症状明显好转。在办理出院时发现入院前忘了办转诊手续,没法结算报销。殷海涛主任同患者所在县的农保办联系,苦口婆心地解释,终于让小良拿到了医疗费用报销款。
      一位即将临产的孕妇被120送来徐州市中心医院——这是一位特殊而又贫困的病人:身边既没有一个亲人陪伴,也没带分文费用,她的丈夫还是一名“在押嫌疑人”。产妇临盆在即,护士长赵雪梅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安排接产。胎儿顺利娩出后,她还自己掏钱为婴儿买来奶粉、衣物,让家人为产妇做了美味可口的饭食送到床头。产妇的丈夫在孩子出生后第三天获释,当他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目睹眼前的一幕时,出乎意料地呆住了,“扑通”给赵雪梅护士长跪下,泣不成声地表达谢意……
       像这些从细微的小事着眼,与患者换位思考、为患者排忧解难的感人事例,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中随处可见。也许有人会不屑地认为,他们做的这些都不是职业分内的事。而在他们看来,这是医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应尽的天职,是很平常的。但就是这些平常小事,让社会公众看到了徐州市中心医院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救死扶伤”的精神。
      年内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医院文化的内涵,促进了院领导班子将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在官方网站及各个门诊、病房大楼下面都设立了“院长信箱”,拓宽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张培影院长还专门请来住院和门诊病人代表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头深入基层科室调研,征询职工对医院发展的建议,听到了真心话、看到了真情况、找出了真问题,既使制定决策有了依据,又改进了班子的工作作风,密切了与一线员工的关系。

 

 让职工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奋发进取

      职工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水平以及职业创新力、凝聚力、向心力,是职工职业文化的主体。院领导注重抓好顶层设计,用明确的目标鼓舞员工、用先进的理念教育员工、用崇高的精神激励员工、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员工、用规范的制度约束员工;确定了“全国知名、江苏一流、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的愿景;明确了“为社会承担责任,为大众呵护健康,为医院创造价值,为自己铸造辉煌”的医院使命;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增强了医院的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徐州市中心医院每年都隆重进行成果展示和表彰,以此鼓励引进和转化科技成果。已成功引进和转化干细胞移植、试管婴儿、癌症生物治疗、亚低温治疗、胶囊内镜、粒子植入等280多项新技术,填补徐州及淮海经济区空白达100多项,2014年全院荣获国家立项和省、市级科技成果奖69项。强化岗位技术培训,鼓励外出深造,为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促进了一批能够带领学科竞攀高峰的优秀专家和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脱颖而出。2014年通过自下而上的激烈选拔竞争,有226名年富力强的一线业务骨干走上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副主任和护士长岗位,显示了医院的人才优势。
     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每一位职工过生日那天,都会收到院领导赠予的一张蛋糕卡;每年的“三八”节,全院女职工都会收到一份精美的过节礼品;无论是职工本人还是其父母生病住院,院领导或工会都会前去看望;医院职工每年都有免费的体检服务;每到重阳节,院领导都亲自带队慰问离退休职工,每位本院职工的父母都会在这一天得到一张项目全面的老年体检卡……这些春风化雨般的关怀和爱护,让全院职工和家人倍觉温暖,增添了作为中心医院职工强烈的自豪感。
     院领导还注重满足职工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成功组织了“元旦健身长跑”、职工拔河比赛、“安康杯”知识竞赛、消防演练等活动;参加2014年全市和卫生系统举办的应急救治技能竞赛、“书香飘进心灵来”读书演讲、职工游泳、“共青杯”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20多项赛事活动,多次获个人、团体第一、第二和组织奖的优异成绩;职工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本院一年一度的迎春文艺汇演,至今已坚持数年。这些精彩纷呈的活动,提升了职工的文化素养,活跃和丰富了职工的精神生活,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

 

让医院文化推及社会造福人民群众

      医院服务对象由单纯的“病人”扩展为以病人为核心的“大众”,是新医改提出的要求。近年来,徐州市中心医院领导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以一流的服务质量、良好的服务环境、合理的服务价格、满意的服务效果,赢得患者的信任和赞誉;还勇于担当,将服务推及社会,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无论是医院对口支援的陕西勉县,还是地震灾区;无论是远在祖国大西北的新疆,还是地球另一侧的非洲,包括让人谈之色变的SARS和H7N9患者的救治一线……都可以见到徐州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心蕊工程”、“微笑列车”、灾区捐款捐物,他们一次次伸出充满大爱的援助之手。仅2014年,医院口腔科“微笑列车”就免费为62名先天性“唇腭裂”残疾儿童做了手术,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阳光。这一年,医院救助和成功救治白血病女孩朱金蝉,在淮海经济区城乡引起反响,获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发起的市民评选 “彭城好人奖”团体大奖。
      2014年8月,江苏昆山一家工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为了伤者的生命安全,徐州市中心医院积极响应省卫计委部署,选派医疗护理专家前往参加救援。他们夜以继日地拼搏战斗在重伤员身旁,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在苏南大地奏响了一曲无私奉献、诚挚协作之歌。 
      在两年的援非任务中,徐州市中心医院5名医疗队员在陌生国度的艰苦环境里,在设备简陋、药品缺乏和传染病肆虐威胁的情况下,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为异国他乡人民的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在2014年省卫计委召开的江苏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大会上,徐州市中心医院获“全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骨创伤外科主任陈明被表彰为“全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                                        

 

文: 郑文兰   编辑:张雪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