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 新技术应用 > 正文

区域协同救治,托起“心”的希望

区域协同救治,托起“心”的希望

2015-10-22 

      近日,睢宁的刘阿姨来我院心内科复诊,谈起半年前的经历,她至今仍心有余悸,不过好在有惊无险,她说:“我这条命就是中心医院给的。”

突发心梗   情况危急
      今年4月26日,一个普普通通的周末,而对于家住睢宁县的刘阿姨而言,则是经历了人生中惊心动魄的一天。在此1周前刘阿姨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不适,就如穿了紧身衣服般,尤其是在快步行走以及干活劳累后,每次出现后休息片刻即可好转,其与家人均未重视,但其后仍反复出现心前区不适,并呈逐渐加重趋势。4月26日早上8点20分左右,刘阿姨突然出现持续压榨样疼痛,大汗淋漓, 9点35分胸痛症状仍然没有任何缓解,后急诊到睢宁县人民医院就诊,到医院后接诊医师经简单询问病史,立即行心电图检查显示II、III、aVF导联已经出现Q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梗,此时距离发病已经过去了将近1.5个小时,时间在一点点流失,刘阿姨的心肌也在一点点的持续坏死,当得知这个诊断后家人立即陷入极度紧张、惊慌失措中。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这样的形容再合适不过。心肌梗死是因为心脏的供血血管被阻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血管阻塞后心肌大约30分钟左右开始坏死,6-8小时左右完全坏死,在这期间越早打开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其实,如果心肌梗死能在1小时内得到有效施救,康复后跟正常人一样;但如果在1个半小时后抢救,心肌将出现坏死,且时间越长,心肌坏死越多。但遗憾的是,有一半患者因为自身或家属的原因,而错过了急救的时机。

区域协同救治 托起“心”的希望 

      为了不再让救治拖延成为心梗致死的帮凶,早在2014年底,我院便着手加速推进急性心肌梗死区域救治网络建设,即胸痛中心区域救治。急性心梗区域救治网建成后,会通过联合120急救中心和各级医院形成急救网络,患者发病后会在第一时间由急救人员将其生命体征数据上传到网络中,数据经过分析后,在“大网络”的指挥之下,本着“就近”原则送往有能力抢救的医院。而在患者前往医院的途中,院方已经做好了人员、药品、设备、病房等相关准备,做到无缝对接,高效救治。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自己家中,患者一旦进入到急性心肌梗死区域救治网络中,抢救时间是以分秒计算的。患者在赶往目标医院的途中,心电、血压等信息就已经从救护车上传到医生手中,医院会提前做好一切相关准备。乡镇医院、县市医院、三甲医院,层层联网,通过视频,微信,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实时会诊沟通,患者到达医院随即展开救治,变“患者等医生”为“医生等患者”。

绕行急诊室进入导管室紧急手术   终转危为安 

      当时刘阿姨仍然在急诊手术治疗时间窗内,胸痛中心睢宁分中心的医生发现病人提示心梗后立即将病人信息上传至网络,我院心内科值班医生及值班手术医生同时得到患者基本信息,通过与首诊医生沟通,得知患者基本病情后决定立即启动导管室,首诊医生在救护车即与病人家属交流手术具体事宜。当11:25到达本院后导管室早已准备就位,患者直接绕行急诊室进入导管室,手术医生经与病人家属再次简单沟通后立即进行手术,11:53分时病人冠脉造影做完,显示右冠状动脉已完全闭塞,经与病人家属沟通后,行支架植入手术,当11点59分予球囊扩张后,患者胸痛症状立即缓解,而这距离急救车进入医院仅仅过去了34分钟,12点10分患者成功植入支架,患者痛苦基本解除,当患者从导管室安全出来后,患者家属此前的紧张及惊慌完全消失的无影无踪,此后经10天住院康复后出院。
      这也是我院首位成功绕行急诊行急诊PCI的患者,这大大的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D2B时间。         
名词解释:
      D2B是新近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发起,旨在缩短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从患者进医院门到行球囊扩张术之间的时间,从而挽救生命的一项临床实践施行指南计划。指南强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时,进医院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应控制在90分钟内。

 

编辑:张雪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