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便秘患者需警惕秋燥

便秘患者需警惕秋燥

2016-11-03 

秋季气候干燥,很多人 “秋燥”症状又开始冒头,人们胃肠道的蠕动功能也大受影响,会出现便秘的症状。近日,徐州市中心医院肛肠门诊多了不少因饱受便秘之苦前来就医的患者。

便秘不是个小事儿

     徐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主任、主任医师杨光提醒,便秘可不是个小事儿,可能引起肛肠疾病,甚至造成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现代生活中,便秘患者逐渐增多,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便秘是指排便费力、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不尽感,病史至少6个月。部分慢性便秘患者还常表现为便意减少或缺乏便意、想排便而排不出、排便费时、每日排便量少,可伴有腹痛、腹胀、肛门直肠疼痛等不适。

便秘的症状,可归纳为三组症候群:一是排便次数减少,即每周少于3次排便;二是排便困难,如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完全感、便后下坠感以及由此所致的排便时间延长等;三是大便性状改变,如变硬、变细、量少等。

专家表示:便秘治病因很复杂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都为功能性便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①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②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③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④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⑤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蠕动减少导致排便困难。

简单来说,现代人吃得普遍精细,细粮、鱼肉,缺乏残渣。排便需要肠道的蠕动,而肠道的蠕动需要一定体积的粪便刺激肠壁神经系统,饮食中的粗纤维能增加大便体积,还能使大便变软,产生通便作用,而一旦天天大鱼大肉,没有大量补充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粗纤维,就容易便秘。推荐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5g、至少饮水1.52.0L

不良排便习惯也是导致便秘的一大主要原因。不良排便习惯包括:不良的排便姿势、不定时排便、忍便以及边排便边玩手机等。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时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h内尝试排便,顺应消化系统的活动规律。如果随意忍便,应排而没排,粪便在肠道内滞留过久,肠道吸收粪便中的水分,使粪便干燥而难以排出。

不少便秘患者有个共同特点:运动量少。杨光指出,活动量少、久坐不动会导致腹部脂肪堆积,腹肌力量下降,使得直肠下部及肛门部的肌肉功能减弱,从而影响肠道蠕动,诱发便秘。因此,适当的体力活动或适量的体育锻炼,对防治便秘很有效。

不要陷入治疗误区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对便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便秘的治疗上,大多数患者还是会陷入许多治疗误区。 杨光指出,选用通便药时应遵循循证医学原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药物依赖性以及价效比。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长期使用可出现药物依赖,损害患者的肠神经系统,形成结肠黑便病,加重便秘。为了预防便秘,日常生活中须注意合理平衡膳食,适当合理增加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豆类制品摄入的比例,以增加食物消化吸收后的余量,刺激肠道蠕动,还能保留部分水分,促进排便。

杨光介绍,虽然便秘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损害,但真正手术可以解决的仅占所有慢性便秘患者的5%~10%。只有当患者便秘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且经过长段时间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才可考虑手术治疗,但一定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徐毓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