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肩周炎”为什么总是治不好?
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康复治疗师周敬杰提醒,临床上有90%的肩袖损伤患者被误诊为肩周炎,患者出现类似症状,可以找到专业医生、康复治疗师,通过系统的体格检查和先进的核磁共振检查确诊,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一步介入治疗。
十年的肩周炎原是肩袖损伤
65岁的张先生就被错误诊断耽误了十年治疗。说起这些年的就诊经历,他感慨万千。
10年前在一次扔重物时,张先生抻到了右胳膊,从那以后右肩膀不时地会出现疼痛,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疼痛越来越重,到多家医院看病都被诊断为肩周炎,之后吃过的治疗关节炎类的中药、西药不少,定期针灸按摩也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起初疼痛症状尚有缓解,但后来胳膊彻底抬不起来了,吃饭夹菜都要将身子探到桌前才能勉强够到;跟孙子出去玩时,孩子一拉他的右手,肩膀也会一阵剧痛。十年治疗,反倒让“肩周炎”越来越重。
无奈下,张先生来到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为其做了一系列特殊而专业的肩关节查体后,考虑他患的并非肩周炎,而更可能是另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肩袖撕裂。
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康复治疗师周敬杰副主任治疗师介绍说,肩袖损伤在本质上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多数没有明确外伤史。肩袖损伤英文名称为“Rotater cuff tears”,这个“tears”是撕裂的意思,而不是外伤的意思。因此,外伤史并不是诊断肩袖损伤必须的条件。
周敬杰介绍说,肩袖损伤最主要的症状是肩关节疼痛,且经常在做过顶动作时加重,主动活动疼痛更加明显,严重时夜间会痛醒(83%)。但是疼痛位置多不确切,成钝痛、游走性,多在肩关节前后边缘,可放射到三角肌止点、肘关节、前臂等部位,需要与颈椎病鉴别。肩袖损伤通常导致肩关节无力、主动活动丧失,主要是前屈、外展、外旋或内旋力量弱。应该明确的是肩袖损伤造成上肢肌力减弱,但上肢可以完成上抬动作,如果上肢完全无法上抬,应考虑臂从神经损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开始时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能完全保留,疼痛可导致一定程度的主动活动受限,发生粘连性关节囊炎后被动活动才受到影响。
手术后经康复治疗,他的的右胳膊恢复活动功能
根据核磁共振结果,张先生肩袖部肌肉虽然损伤较大,但组织还没出现脂肪化现象,只要将断裂的肩袖缝合并且术后正确地功能锻炼,他的右肩部完全可以恢复正常功能。治疗上,专家采用了目前骨外科最为先进的关节镜技术,只在患部开3个直径0.5~1厘米的小孔,在关节镜微创操作下,顺利将已经撕裂的肩袖肌腱重新缝合。
周敬杰副主任治疗师介绍说,关节镜是微创技术,其视野要好于开放手术。因为开放式手术下很多组织缝隙、后侧、角落被骨关节遮盖,医者无法看清楚关节后面的组织,更无法实施有效治疗。而且切口大,肌肉肌腱破坏太多,也增加了患者术后的痛苦。而通过皮肤小孔进入病灶的关节镜,就像医生的双眼,可以看到病灶的每一个角落,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可以较早进行,更好的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到这里,治疗仅仅完成了一半。接下来的康复治疗,对于张先生肢体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在市中心医院骨科康复治疗室,张先生在周敬杰的指导下,严格的按照康复计划逐步练习,右侧胳膊很快就恢复正常活动了。
转自《彭城晚报》 整理:乔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