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专题 > 院庆六十周年 > 征文选登 > 正文

人间自有真情在

人间自有真情在

2013-12-04 
    他们像一潭古井,才美而不外露,不肯,从来也不会居功,用责任诠释着“仁心、仁术、诚爱、勤精”的内涵,这是今年三月,我在中心医院陪护家人期间从医护人员身上感受到的。济世救人的好医生
    心血管重症监护室的冯春光主任,医术高超,尤其以急危心脏病的急救出名。13日,冯主任高烧39度仍三天三夜坚守在岗位(有一高龄心脏病患者,严重肺部感染,需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处理突发的意外情况),在同事的劝说下,他刚为自己输上液,便接到急诊科电话,拔下针头立即赶去,诊断病人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情凶险,危在旦夕,他立即为病人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治疗,并成功植入2枚支架,一个濒危的生命得救了。窗外寒风刺骨,而冯主任由于高烧加上精神高度集中,手术衣已被汗水浸透,还没擦干,又一位病人送来,他再次投入到抢救中…… 
    他把别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还重,手术经常从上午做到次日凌晨,休息两三个钟头接着再上班,每天奔波于门诊、病房、手术室、科研、教学和院外会诊等,还要随时应对急诊和突发事件,强烈的责任感、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的字典里没有“休息日”。除了医术高超,他对病人温言和语,平易近人,尤其体恤家境困难的病人,他开的处方都是价格便宜、疗效又好的药,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口碑使各地病人慕名而来。都说医护人员的家人生病能得到特殊照顾,他母亲生病半个多月,他都没时间探望;答应陪女儿放风筝,三年了也没兑现,在母亲眼中,他也许是不孝顺的儿子;在女儿眼中,他也许是不称职的爸爸;但在病人心中,他却是可信任的朋友、可依赖的亲人。
病人眼中的贴心人
    病房里,病人早上睁开眼看到的是护士,换点滴吃药时想到的是护士,晚上睡着了还在病房间穿梭的仍是护士,护士才是病人真正的日夜守护神!但病人总喜欢对医生说些感激的话,总是把郁闷和怒气撒在护士身上,心内一科却有一位被病人称为“贴心人”的好护士----白海燕。
    12日,一位新入院病人拒绝常规检查,还出言不逊喧闹病房,白海燕劝开围观的人,给他递杯水,唠家常,把他的衣物叠好放进柜子,家人般的关怀让他感到温馨,原来他是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是农村人,而白海燕对他的尊重和亲切消除了他的自卑和戒备,随后,他不但积极配合而且成为病房的义务宣传员。16日入院一位高龄病人,因无儿女老伴腿脚不便,老人有了轻生的念头,白海燕24小时守在他身边,像女儿一样宽慰他,喂药喂饭,洗头擦脸,还从家里带来饭菜为老人增加营养。一次查房,老人咳嗽不止,她随身拿出纸巾轻轻为老人擦去嘴边痰液,这一看似不经意的举动让人感动,更温暖了老人的心,在她的照料下,老人很快康复出院。“待病人如家人”让白海燕赢得了“贴心人”的美称。她除了钻研业务还学习心理学,通过揣摩病人的心思,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她总是称病人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或张老,李老”等,让病人感觉很亲,这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使病房犹如一个温暖的家。
    中心医院的好医生好护士不只冯春光和白海燕,而冯春光和白海燕也不只这三两件感人的事迹,这些是我看见的,一直想写出来,但总被拒绝,他们认为这是应尽的本职。是啊,能默默无闻的、日复一日的,以自己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挽救了一个个濒危的生命;以自己人道的温存和无私的胸怀,复苏了一颗颗绝望的心灵,你还能说这“只是平凡的本职”吗?他们的血汗与辛苦,爱心与道义,真情与奉献,难道不该录以笔墨而昭示天下吗?
                                                    

作者:杨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