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淮海健康第42期
P. 47
EnergeticHuaihai 淮海健康 在肢体远端和腹部聚集, 增加回 应, 减轻迷走神经活性而治疗血管 如何正确治疗儿童血管迷走 心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 增加心 迷走性晕厥。 性晕厥 排血量, 提高血压, 保障脑血流 3、 5- 羟色胺摄取抑制剂: 该 量灌注。 药可阻断突触间隙的 5- 羟色胺重 目前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的 3、 直立训练: 反复晕厥患儿 摄取, 使突触后膜 5- 羟色胺受体 重点仍是以预防晕厥发作和晕厥 应坚持长期规律倾斜锻炼、 站立 密度下调、 降低 5- 羟色胺的反应, 导致的损伤为治疗目标, 从而改 训练等活动, 进行性延长直立或 从而减轻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时的 善生活质量, 降低死亡风险。 一 倾斜训练时间, 可减少晕厥复发。 血管扩张和心动过缓的过程。 些诱因可引起患儿发病, 应尽量 其他物理疗法: 睡眠时垫高 4、 α 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该 避免这些诱因, 包括: 晨起、 运 枕头, 保持血液在下肢的分布, 类药物包括米多君、 苯肾上腺素、 动、 闷热环境、 精神刺激、 持久 以减少起床后的头晕症状; 下肢 呢甲酷 (利他林) 等。 站立及体位改变等。 治疗上采用 的锻炼, 尤其是等容收缩训练可 (四) 起搏治疗 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 增加肌肉泵作用及提高下肢静脉 起搏器主要适用于心脏抑制性 治疗措施, 包括患儿教育、 自主 张力; 交叉腿的动作及将下肢抬 占优势的晕厥患儿。 如频繁的自发 神经训练和物理疗法, 增加盐及 高有助于下肢血液回流至中心静 性晕厥和倾斜诱导的晕厥、 长时间 液体摄入疗法、 药物及起搏、 消 脉, 可缓解晕厥症状。 心室停搏。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融治疗等。 (二) 加盐及液体摄入疗法 是治疗严重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的 (一) 健康教育及自主神经 增加盐类的摄入能增加细胞 有效手段, 且在儿童单腔起搏器与 训练相关物理疗法 外液量和血浆, 从而减少由于体 双腔起搏器同样有效。 幼儿正处在 1、 健康教育:教育患儿及家 位变化而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 生长发育时期及植入起搏器时易并 长认识血管迷走性晕厥是良性病 变。 增加盐和液体的摄入相对安 发危险, 以植入单腔起搏器较适 症, 但一旦晕厥发作可造成身体 全、 简便, 且易被患儿及其家长 合; 年长儿童因其能意识到晕厥先 意外伤害, 应让其减轻心理负 所接受, 故而作为血管迷走性晕 兆发作及起搏器综合征带来麻烦, 担。 指导患儿及家长识别晕厥先 厥患儿最初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值 则以植入双腔起搏器更佳。 兆, 使其在发作来临时采取有效 得推荐的。 (五) 射频消融治疗 措施防止晕厥。 注意一般防护措 (三) 药物治疗 目前多认为病理性反射是血管 施, 如早餐应进食一定量流质饮 1、 β 受体阻滞剂: 为目前 迷走性晕厥的主要发病机制, 通过 食 (保持尿液清澈为准), 防止 常用的一线药物。 通过阻断儿茶 抑制或减轻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可能 持久站立或到闷热拥挤的场所 酚胺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 有助于预防或减少血管迷走性晕厥 等。 率, 及减少对机械感受器的刺激 的发生。 经心内膜消融心外膜脂肪 2、 体位调整: 如发生晕厥 而起作用。 垫的方法已应用于临床, 通过心内 先兆, 应立即进行体位调整, 简 2、 氟氢可的松: 不仅增加 膜消融迷走神经节可能会成为防治 单有效方法是迅速采取平卧位, 肾脏对钠的重吸收, 使血容量增 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血管迷走性晕 也可交叉腿的动作或抬高下肢, 加, 也可能影响压力感受器敏感 厥的一个新疗法。 或采取坐位或蹲位, 以减少血液 性, 增加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反 编辑: 韩月媛◆ 2016.8 40